法律声明
任何人士使用本网站前,请细阅下述条款。阁下继续进入本网站或使用本网站,即表示阁下同意遵守下述条款。
任何人士使用本网站前,请细阅下述条款。阁下继续进入本网站或使用本网站,即表示阁下同意遵守下述条款。
本网站的资料、信息、版面设计、图案、流程、声音、程序及其他内容的所有权、著作权及其他权利由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所属企业所享有并予以保留,此种权利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其他法律、法规、规范性法律文件及相关国际条约的保护,任何对上述权利的侵犯均有可能导致承担民事、行政或刑事责任。阁下不得将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用于任何不合法的目的,或以任何不符合下述条款的方式使用该等信息。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所属企业独立拥有或与相关内容提供者共同拥有本网站内相关内容的版权。拟使用本网站的文字、图片、视/音频及其它信息资料的,需事先与本网站联系并取得明确的书面许可。未经许可,任何媒体、网站、商业机构及个人不得对本网站的内容进行复制或在非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不得对本网站的全部或部分页面、内容做商业性的链接和利用,也不得歪曲和篡改本网站。
五天前,华夏幸福集中交付了近10000套住宅,涉及10个楼盘。
一天前,华夏幸福公告,截止上半年,成功债务重组的金额达到1186.03亿元。理论上,它的风险敞口为2192亿元,现在债务清零的余额,第一次低于50%。
但是,万套交付的消息,以及这个甚至刻意精确到小数点二位数的债务重组消息,都比不上另一个消息。
因为,跌倒固然悲壮,重启才格外激动人心。
三四个小时前,华夏幸福实控人王文学,公司管理层以及核心员工代表,在位于廊坊固安的一个会议室内,宣布了一系列酝酿已久的业务重启计划。
根据现场我获得的消息,如下:
第一,华夏幸福首次喊出「服务即未来」口号,宣布向产业新城服务商全面转型,服务两类核心客户:政府与企业。
第二,华夏幸福把产业新城服务的战场限定为,发展县域经济。
第三,华夏幸福业务将分为住宅开发、资产管理、产城开发及服务、招商服务、园区服务和物业服务六大核心板块,并匹配了新组织架构与新分配机制。
从产业新城运营商到产业新城服务商,二字之差,背后大有真相:
「虽然过去两年深困于流动性危局,但是华夏幸福对产业新城这块大蛋糕,痴心不改,只不过换了一个吃法,从重资产切换到轻资产。」
88年的林成红,清华大学法学系出身,以副总裁身份来主导华夏幸福未来轻资产之路的转型成败。
倘若成功,华夏幸福完全有机会在同一个赛道重新定义自己。
根据最新的工作内容分工,林成红主要分管几块业务:
1,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的政府服务体系(含融资服务、产业招商、综合运营与城市营销推广等)。
2,以空间服务为核心的企业服务体系(含选址、代建、企业物业、投融资咨询等)。
如果翻译成更接地气的业务语言的话,大概是,产业招商,产业咨询,物业服务。
过去数年,许多80后已经走入中大型地产公司的决策层,管理层年轻化,蔚然成风,政治正确。
在行业视野里,85年的龙湖CEO陈序平,在明星公司内已算是天花板。我们总在或喟叹或预言,地产行业早晚迎来人才交接班时刻。事实上,我们不是在等待这个过程发生,大家已身处其中。
那么,这份新工作内容,真值得杰总如此花费笔墨么?
答案存在于两个视角的观察之中。
在公司视角里,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生意,并未过期。
如果我们克制住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冲动,那么我可以说,这条路在县域级城市是跑通过的,过去证明过自己,未来依然有大量的政府需求存在。
但是,我们也无需避讳。这门生意,以其高度的复杂性与跨周期的长收入链条为门槛,它的红利来自于做时间的朋友,但是,它的挑战也来自于对市场周期的跨越。
众所周知,过往数年,环京市场陷落,大量招商落地投变成不良应收款,是华夏幸福跌倒的重要原因。
可是,老王痴心不改,意味着他打算换个轻投入、重服务的姿势,来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爬起来。事实上,这已不是他第一次大起大落。
他的机会就在于,华夏幸福尽管屡经多轮裁员,但是产业招商、产业服务的核心团队与能力并未流失,比如,华夏幸福的新产发团队,尽管大缩水,仍是国内的实体企业投资选址服务商,而这种能力,在招商不足的县域级城市依然高度受宠。
今天晚上,杰总同样从现场拿到了一组数据。
它们显示,老王与他的轻资产团队,并非从零开始。
过去30天,华夏幸福的轻资产招商业务,已经签约项目7个,总投资超过45亿元。与数字更有态度的是地域。这番轻资产拓展,已经走出老王的河北老家,物业服务开始进入山东、陕西、云南三省,产业园区轻资产模式已经在无锡、平顶山与祥符落地。
未上市的幸福物业, 以合资公司的形式,在刚过去的六月承接了山东省30余个住宅、商业物业服务项目,规模总计约380余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幸福物业业务规模遍布全国15省40市,在管面积1.6亿平方米,合约面积18.2亿平方米。
我对华夏内部的朋友说,轻资产模式下,7个项目是前菜,20个是模式,40个就是好故事了,未来资本化时,轻资产的PE是重资产的好几倍。
朋友笑而不语。
也许,它们已经被写入到老王的下一个剧本里了。
在行业视角里,重投入的纯开发模式,风险越来越大,命运的天花板,大幕已下,没早有晚,大家都要思变。
换个姿势活下去,已经是行业通用生存密码。
当晚现场,林成红做了一个发言,他说:
「如果说此前房地产是资源驱动,谁占有资源,谁就能发展,例如信贷资源,土地资源,未来房地产将是服务驱动型,只有依靠专精特新,依靠技术,依靠服务。」
因此,他预测会出现四个转变:
1,甲方文化向乙方文化转变,由躺着挣钱向跪着挣钱转变。
2,管理方式变化,重资产致力于防范风险,轻资产则创新分配机制,做到万马奔腾。
3,经营逻辑变了,从挣钱逻辑向值钱逻辑转变,以前是挣钱逻辑,追求利润,现在向值钱转变,关注估值。
4,人才模型转变,从开发型向服务型人才转变。
说的很不错。履职新职位后对行业的第一次表白,很有识别度。
不过,我更在意的这句话里有话:「创新分配机制」。
轻资产时代,是一个靠能力生存、靠能力变现的时代。以往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人才再牛,话语权终归有限。
但是现在,与老板坐下来谈谈的时刻到了。
不过,下一个剧本也是剧本。
所有的商业剧本抽象后,本质都是一样的:
「上半场如何挣钱,下半场如何分钱。」
也许,这里面的故事更令人期待。